闽南方言源于古汉语,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它保留的古音、古词语、古熟语比其他方言更加丰富多彩。就拿流传在民间的口头创作——熟语来说吧,熟语也叫俗语,其主要根据其结构形式和不同的性质、特点,分为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谚语
《说文解字》:“谚”释为“传言也”。《广韵》:“谚”为“俗言也”。不管是传言或俗言,它们大多数来自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积淀成的固定语句。它语义完整、结构定型,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反映当地的民间风土、传统习俗,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它是民间的、大众的文化,是我国瑰丽多彩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闽台谚语反映着闽台人民的包含起居、人生礼俗、婚丧喜庆、年节习俗、信仰崇拜等,它是闽台人民的口头创作。从数以千计的谚语中可窥探到闽台的民间土风、乡土气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如“千金难买囝孙(敖+力)”(意思是再多的金银财宝也买不到子孙的聪明能干)、“好布着好纱,好新妇也着好大家”(意思是织布得用好的纱,好媳妇也得有好婆婆。说明婆媳要相片好必须靠双方的努力)、“大道公押尾后”(大道公指保生大帝吴夲。保生大帝一生为民治病,救死扶伤,深受闽台和东南亚人民的爱戴和信仰。迎神游行时,他的神像排在最后,说明他是最受人民崇敬的民间神)、“爱拼才会赢”(要拼才会赢。只有敢于拼搏,努力进取,事情才能成功。它反映了闽南人的精神气质和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
闽南熟语不仅内容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独特的技巧。在押韵与平仄上,力求音乐美和回环美。
枵伤脾,饱伤胃。(押飞机韵)
要教囝泅,(口+母)教囝(走+百)树。(押宇宙韵)
(虫+寻)看倒弹,虾看流澜,田蛤仔看了跳过岸。(押歌声韵)
寒天有食补,春来勇如虎(押互助韵)
家己阿,(勿+会)臭臊(押好票韵)
好布着好纱,好新妇也着好大家(押茶花韵)
和气生财,生理捷捷来(押淮海韵)
再坐人无相嫌,糙米煮饭也会粘(押蓝剑韵)
买卖算分,相请无论(押新春韵)
无惊人口母敬,只惊己不正。(押灵光韵)
一年补透透,口母值补霜降(押凉港韵)
天顶天公,地下母舅王(押勇壮韵)
闽南方言熟语是民间文学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反映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前进足迹;传递着每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心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结晶。闽南方言的熟语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它不仅是古汉语文化的积淀,也是闽南地域文化的反映,与闽南民系的社会文化心理、情感、伦理和民间习俗息息相关。它生动活泼、诙谐有趣、魅力无比,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人生哲理,使人们受益无穷。(海峡之声网 作者 林宝卿 编辑 江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