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快评 > 详情

都用马耕田了,台湾还拒绝立陶宛农产品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5-20 11:20:13


自立陶宛与北京交恶,并遭到经济上的巨大冲击后,立陶宛转向与台湾扩增贸易,寄望多少弥补些损失,台湾也“张开双臂”“热情拥抱”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双方“浓情蜜意”,表现得像初恋男女似的,随即展开一系列合作计划。

去年,确实有些酒品与食品开放进口;今年3月,双方农业部门还进行了视频会议,声称扩大包含牛肉与谷物等农产品贸易与投资,并有台商(网络电商)“号称”引进立国200种商品上架贩售。

包含智库与美媒等“美国队”成员莫不称颂“台立姻缘”,揶揄“北京弄巧成拙”,将立陶宛更进一步“推向台湾怀抱”,并持续关注在中国“经济制裁”下,美国其他盟友是否也能将立陶宛的成功脱困作为示范,无惧于“拥抱台湾”。

然而,5月即传出台湾“卡关”立陶宛农产品进口,理由是“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拒绝购买立陶宛多家粮食厂商的谷物制品。此一消息来自立陶宛多家媒体,并质疑“台湾诚意在哪里?”。

台湾诚意在哪里?

根据立媒报道,立陶宛谷物加工商和贸易协会主席施马斯称,为了与两家台湾公司进行出口谈判,他们“尝试了五个月”。其中一家拒绝购买粮食,另一家未回复协会的询问。

台湾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去年年底时称,立陶宛小麦、大麦、燕麦和豌豆可以进口用于消费,但不能用于播种,立国农业部据此发出了通告,如今却受到阻碍。

施马斯不满地说,政客们的承诺已沦为公关话语,只不过是在“试图化解与大陆关系受损的局面”,“这很可耻。”

消息传开后,“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表示,台湾不会禁止立陶宛谷物,尤其对台湾而言这是新的粮食来源,对立陶宛而言也是新的市场。只是,“双方需要一些时间推动各种粮食贸易。”

台湾方面,台“农委会”主委陈吉仲也亲上火线撇清“绝没有卡关”,“我们……都有互得其利的农产品贸易……也会鼓励业者来协助”。并称“3月已收到立陶宛牛肉输出申请,正加速处理中”。

陈吉仲与台“断交部长”吴钊燮、台“卫福部长”陈时中一样,是个专门把事搞砸又爱狡辩的高官,这番陈词避重就轻,立国质疑的是“谷物卡关”,陈吉仲偏要扯上牛肉,现在倒是连立陶宛商人都知道政客的公关口号不能信,两边政客沆瀣一气。

台湾政客口惠不实

此外,立国舆论还质疑,台湾于1月设立的2亿美元“中东欧投资基金”,原来不是全给立陶宛,台方则辩称当初说得很清楚“优先给立陶宛、但不设限”。

大家都懂中文,“优先给立陶宛、但不设限”这话读者不觉得别扭吗?既然不设限,2亿美元全给立陶宛也不为过不是吗?看来立陶宛官员还比台湾当局官员老实点,即便是公关话语还有点逻辑,台湾官员话中有话,或“全句废话”的事例可谓多如牛毛。

立国的在野党早就对执政党“脱轨挺台”极度不满,马上借机质疑其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友台换来什么好处?”——啊,台湾在野党天天质疑执政党过度亲美也用同一句话。

兰茨贝尔吉斯兀自嘴硬称:“我预期我们可以超越我们花了数十年与不民主、专制的中国建立的3亿欧元出口额,我们与台湾出口额目前已达约5千万欧元。”

立陶宛对台湾贸易是逆差,而且高达3倍,这是因为立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光是农产品与食品饮料就占出口21%,如此可知为何立国对于农产品被台湾“卡关”如此在意。

此外,“由台湾补足立国在中国大陆损失的出口份额”,本就是这届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区区5千万欧元哪里塞得了悠悠众口?当初立陶宛政府评估与北京翻脸损失不大,主要就因为其出口中国大陆的金额并不高,“也就3亿欧元,”既然3亿不足挂齿,5千万则更是蝇头小利,兰茨贝尔吉斯脸皮也是真厚。

这个故事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下,立陶宛是唯一与中国大陆全面交恶的经济体,在欧洲整体面临高通胀与经济下滑风险的此刻,其他国家还能借由与中国的贸易勉强撑着,就立国不行。

也因此,在野势力得以加强质疑立国执政党对华政策的失算,并紧盯台湾是否能扮演救急的角色。

立陶宛农民改用马耕作

随着西方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做出制裁,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导致所有欧洲工业的成本急剧上升,严重损害了钢铁、运输、化肥和农业等行业。立陶宛也不例外。

立陶宛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部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功能,被视为国民经济的优先部门。

然而,能源成本是立陶宛食品制造商收到的最大账单,在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农民不得不开始用马耕种土地,因为他们必须放弃运作成本高昂的重型机械。

现在,立陶宛农民恢复了工业化前的耕作方式,纷纷卖掉拖拉机,改用马来耕作。

立陶宛农民解释,“如果你必须将一捆干草运输一公里,然后你开着拖拉机运输,就会有磨损,但如果你骑马去,就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燃烧燃料。”

立陶宛对外能源依赖程度为75%,在能源比例中,石油占40%,天然气占23%,是东欧里最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的国家,进口石油69%、天然气42%来自俄方。

如此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却站在“反俄”最前沿,力主欧盟全面“戒断”俄罗斯能源,并再三抨击采取务实态度的匈牙利。

但打铁还须自身硬,立国根本没准备好替代能源选项,执政者只能牺牲国民利益换取对俄强硬,农民改用马耕作,就是最鲜明的治理失能。

关于农业部门在立国的重要性,立陶宛约32.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雇佣了 6.4% 的劳动年龄人口;2020年初,立陶宛农业面积为52.1%;立陶宛小麦出口量在欧盟排名第四(2018 年);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8.4%(未计饮料);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1%;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到155个国家和地区。

台湾耕地面积约为22%,还有1/3休耕,粮食自给率从来都不足,需要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台湾民众愈吃愈多的小麦。这么看起来,台湾与立陶宛的农业贸易是互蒙其利,也因此台方“卡关”立国农产品,对立陶宛而言非常刺眼。

从立陶宛的角度来看,农民纷纷改用马匹耕作运输,在国家现代化层面是羞辱性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农业产出效率,若不能维持出口畅旺,情势就会更为恶化。讽刺的是,俄乌冲突带来的是全球性粮荒,立陶宛执政党却为国家带来农业倒退,不但失去大陆市场,现在连台湾都拒绝进口。

更可悲的是,农民都要改用马耕作了,立陶宛的马匹数量却不足,而且还正在迅速减少。上世纪30年代,该国有超过50万匹马,现在已降至约15,000 匹。

台湾对欧洲农产本来就不熟

台湾的谷物进口检验,是按照APEC标准,黄豆、小麦、玉米的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巴西;稻米的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泰国及越南。

包含谷物在内的绝大部分农产品与加工食品进口,都来自APEC成员,甚少从欧洲进口,所以在检验标准上,确实需要与立陶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不过,如果台“农委会”真有意愿积极处理问题,检验标准早该知会立方,而不是任由阻碍拖沓半年。

因此,主要问题并不出在贸易,而出在台湾当局与立陶宛政客给予其人民过高的期待,认为“即使在贸易上失去中国大陆,台湾也能无缝接轨地补上损失”。

换言之,立陶宛舆论的质疑非常准确,政客的承诺就是公关术语,海水退了就知道谁没穿裤子。难怪立陶宛媒体高呼“真心换绝情”“台湾诚意在哪里”。

台湾当局与立陶宛政府的关系并不如外界想象地那样“缠绵”,考虑到目前的立陶宛执政党不得民心,损失中国市场的企业界又给予庞大压力,民进党其实随时准备面对立国的转向。

而且,台湾农产品最大进口地是美国,总值占比22.5%;其次为大陆,占比7.8%;然后是巴西、日本、新西兰、泰国与澳大利亚。这个结构是经过长年调整而来的、台湾农民可以接受的现状,在此结构中插入立陶宛的农产,本来就不免会动到各方利益,不是说进就能马上进的。

台湾“绿色民粹”一向都是短期政治操弄,热度很快会消退,并回归真实样态。相较于去年的高调“挺立”,今年已成了“冷屁股”,立陶宛反对势力只要看台湾执政党对香港的态度,即知这是一个腐败而冷血的政治团伙,根本不值得交往。

毕竟,都用马耕田了,台湾还拒绝立陶宛农产品。(雁默)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