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发布2013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都表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与往年相比,美国国防部2013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 篇幅较长,共计92页,涉及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军力发展、中美两军交往、台海军事形势、五角大楼对华交往战略、中国军队的网络动向等。纵观其内容,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是“颠倒黑白”。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份报告首次以较大篇幅关注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方面的动向和动态,并指出中国去年采用直线基线的划法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节第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而中国政府正是依照这一规定,划定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可谓事实清楚,依据明确。如今美国却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如果不是缺乏必要的国际法常识,就只能说是别有用心了。
实际上,美方的报告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挑起钓鱼岛争端的是日本。正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指出的:“去年以来,个别邻国,仗势妄为,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制造事端,这是引发当前周边局势紧张的根源,美方的报告颠倒黑白,误导国际舆论,是极不负责任的。”
美方报告的第二个特点是“老调重弹”。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又见到了“中国军事威胁”和“中国军力不透明”的陈词滥调。尤其是报告声称,中国政府和军方对美国实施“网络攻击”,报道还称,中方实施的网络手段与实施“网络战”所需的手段类似。这是美方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的最新说词。近期以来,在抹黑中国形象的连续剧中,从美国政府官员、网络安全专家,到美国公司、美国媒体,“你方唱罢,我登场”,口沫横飞,喋喋不休。这次,轮到了美国军方粉墨登场。国防大学韩旭东教授指出,美国发布《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目的是炒作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为其亚太战略服务:
美方报告的第三个特点是,挑拨两岸。
如今,两岸相互了解不断加深、良性互动不断加强,两岸同胞喜闻乐见。但在这样良好氛围下,这份报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进展视而不见,反而用大量篇幅介绍所谓“两岸军事失衡”,极尽调拨之能事。国防大学韩旭东教授表示,美国此举一方面是不愿意看到两岸关系大幅改善,另一方面为其继续对台军售寻找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每次发布《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总是引发各种议论和质疑。那么,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报告带有浓重的冷战色彩。
自2000年开始,美国仿照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做法,除了2001年之外,每年都发布所谓的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国防建设指手画脚。有专家分析指出,其背后依然是冷战思维在作祟。而追踪背后推手,不难发现美国军工产业及其游说集团的身影。如此强烈的倾向性,再加上报告中不少内容出于意识形态立场和政治需要,误导民众和舆论,自然容易引发非议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教授表示,美国连续发布《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是一种冷战思维的体现。
第二,报告成为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温床。
2006年美国国防部炮制的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最早教材。当时,该报告一出台,即遭到一些严肃的美国学者的抨击。有学者指出,五角大楼之所以要刻意把中国塑造成“军事对手”,就是为了给它的庞大预算找到理由。正如中国外交部多次指出的,中国发展有限军力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只要是不对中国怀有敌对意图的国家,都不应对此感到疑虑和担忧。
第三,报告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在分析依据上,《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开材料,但是就所用材料的准确性来说,报告问题不少。曾经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将中国国防预算夸大成900亿美元,是中国政府发表数字的三倍。对此,美国兰德公司曾公开提出过不同观点。今年的报告中,也有不少源自中国军事网站的论坛。国防大学的韩旭东教授指出,该报告虚假成分很多,是一份不真实的报告。
众所周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无论美方如何说三道四,都影响不了中国的正常军力发展。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投入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是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力,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目标。”(海峡之声 龚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