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与台湾高雄视频连线 分享垃圾治理经验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9-02 11:43:52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9月1日北京消息(记者 曹婷)“今天不把别的谈,垃圾分类做宣传,厨余垃圾分开放,菜叶瓜皮和剩饭……”9月1日,在明快易懂的快板表演中,“垃圾分类为城市添彩 京台携手一起向未来”线上交流培训会在北京和高雄两地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时拉开序幕。
“当年台北发行环保手提袋,3000多台币,民众早早去排队购买,还有人没有买到。这是为什么?因为当环保、低碳代表了时尚、流行,代表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就会成为一种思想和信仰。这种内化的思想和信仰,成为人类永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垃圾治理不是简简单单分类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到城市的重新设计与管理。”培训会上,来自台湾的专家分享了台湾如何通过垃圾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思考。
自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两年来,北京市垃圾治理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居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升。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以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关键小事”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工作成效显著。此次交流培训会也是西城区首次以垃圾分类的主题,与高雄连线交流。
西城区大乘巷教师家属院位于赵登禹路西侧,仅有两栋楼房,住着400多户居民。小院不大,可在西城区乃至全北京市却名声在外。“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垃圾分类试点院落,大伙都把这里叫作‘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大乘巷老住户、同时也是垃圾分类带头人的崔湘文在现场进行了经验分享。25年的坚持,大乘巷从最初的垃圾分类率15%,到如今超过85%。在“垃圾分类第一院”的带动下,西城区已先后创建了数百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占到小区总数的90%以上。与此同时,全区15个街道组建了一支由2000余人组成、覆盖全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
西城区的垃圾治理经验引起高雄民众的兴趣,现场的左营新上里里长王樱桦分享了高雄市综合商业体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如何外运、处理;前镇区盛兴里里长钟凤美介绍了居民如何投放生活垃圾,重点对 “垃圾不落地”方式进行介绍……双方互学互鉴,为城市如何变得更美好进行探索。高雄民众非常欣赏西城区实践“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探索和创新,桶前值守、薄弱清单、大件垃圾预约等工作方法,西城民众也对高雄市通过多年的教育和推行,提供条件促进民众自发做好垃圾分类、并且自觉定时定点倒垃圾竖起大拇指。
为促进京台两地各领域的常态化交流,京台双方专家结合西城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西城区垃圾分类实施建议书。来自京台两地的社区居民们为与会来宾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西城区的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田红阿姨声情并茂地打起自编自演的垃圾分类宣传快板书,而来自高雄社区的居民们也跳起了欢快的客家舞蹈。
西城区副区长王中峰表示,未来,西城将持续发力再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实现全流程精细化信息系统升级,以数字化创新基础设施运营和监管模式,强化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采用先进城市大脑数据平台统一调度,推动各环节高效运转。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的原则,鼓励餐饮单位从源头建设油水分离和就地厨余处理设备,高标准建设提升可回收物中转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促进各区域中转设施工艺设备共用、环境污染共治、责任风险共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稳步提高综合运转水平。同时,聚焦基层治理再发力,聚焦民生实事再发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努力打造更加整洁、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
“两岸一家亲,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到时我们去往西城,也欢迎你们到高雄来!”活动尾声,台湾高雄市民众透过视频热情问候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
本次交流培训活动由西城区台办与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共同举办。来自辖区15个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和社区代表、相关企业代表70余人在北京坊,与高雄市环保专家、相关企业代表、基层社区代表及环保志愿者等进行了交流培训。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