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军情>军情速递 > 详情

回望百年黄埔,探寻台军前路——“牺牲”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6-24 16:23:13

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两岸都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与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以其鲜明的“台独”立场,参加台军黄埔百年纪念活动,这预示着,台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与民进党“转型正义”的持续对抗。

回望历史,思考前路。我们邀请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陈予欢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杨泽军教授,聊一聊黄埔百年,到底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这种精神对年轻一代的台军官兵有何意义?在“台独”顽固分子指挥下的台军,究竟该走哪条路?

第三个关键词——“牺牲”

被誉为“黄埔军校抗战牺牲第一人”的隆桂铨烈士都有哪些英勇事迹?

陈予欢:隆桂铨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学员,他在南口战役用集束手榴弹把日军的装甲车辆击毁,这次战役他在八十九军担任营长的职务。八十九军也是以黄埔师生为主体的部队,各级的指挥员都是黄埔学生。在战斗中,营长隆桂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虽然说他是“黄埔牺牲第一人”,但是在此之前也有很多黄埔生牺牲在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的战场上。像“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十九路军里边也有不少黄埔的学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接下来的长城抗战,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在也牺牲巨大,各级的指挥员都有黄埔生。

而南口战役应该是全面抗日战争中比较惨烈的一战。为什么讲到隆桂铨英雄气概?主要是他抱着决死抗战的英雄气概,反映黄埔学生在当年面对外来侵略同仇敌忾的一种大无畏的气概,确实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杜聿明和郑洞国两位爱国将军为什么能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悼?

杨泽军:杜聿明和郑洞国都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之所以能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悼,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参加过东征北伐,当时年纪轻轻就表现突出。其次在抗日战争中,杜聿明指挥昆仑关战役,重创了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在当时极大鼓舞了全国的抗日士气。而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战的国民党将领,参加过多次大作战。所以都是战场上的功臣,两岸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们迷途知返,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真心地为人民、为国家做事。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也重新赢得了人民的信赖。杜老将军曾经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了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慨心情,决心以有生之年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努力。郑老将军不顾年老多病,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心力,他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也真诚希望海峡两岸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一直到晚年,仍然坚持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为国家的改革和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为什么抗战时期光芒耀眼的黄埔系国民党将领,在国共内战时期却不会打仗了?

陈予欢:从民族和国家大义的前提出发,无论是什么战争,都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挑起了战端,国共内战拉开序幕。黄埔的师生就对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黄埔师生指挥的一些部队,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国民党方面,虽然他的黄埔将领也有不少,包括抗战时期一些著名将领,但挑起战争是非正义的,违背了民族大义的。

所以,战争中是为谁而战?是为民族的劳苦大众而战,还是为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政权而战,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战争正义和非正义的重大区分的。

在东北的辽沈战役,卫立煌、杜聿明先后做过前线的指挥官,后来先后都败退了。而林彪统帅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沈战役围歼了国民党军队几十万的部队。为什么国共内战会出现这样一种逆转呢?最重要一条还是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所以黄埔精神所说的民族大义,还是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振兴。

当下,民进党当局在“倚美谋独”“以武谋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什么才是对黄埔“牺牲”精神的正确诠释?

杨泽军:赖清德上台之后,要走“台独”路线,他的讲话是一份赤裸裸的“台独”自白书,再次揭示了其“台独”分子的真实嘴脸。在谈到两岸关系时,声称互不隶属。那么现在摆在台湾军官的官兵面前的问题,是迫在眉睫的,是做“台独”的卫道士?还是继承黄埔精神,做一个中国的捍卫者?可以说是一念之差。希望广大的台军官兵们要慎重以待。

黄埔的牺牲精神是倡导为捍卫国家统一,应该不怕牺牲,这样的牺牲重于泰山,而为“台独”而死可以说是轻于鸿毛,还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希望台军官兵对此要看清楚,要想明白。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