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军情>军情速递 > 详情

回望百年黄埔,探寻台军前路——“团结”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6-25 16:51:48

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两岸都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与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以其鲜明的“台独”立场,参加台军黄埔百年纪念活动,这预示着,台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与民进党“转型正义”的持续对抗。

回望历史,思考前路。我们邀请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陈予欢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杨泽军教授,聊一聊黄埔百年,到底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这种精神对年轻一代的台军官兵有何意义?在“台独”顽固分子指挥下的台军,究竟该走哪条路?

第四个关键词——“团结”

在黄埔军校百年历史中,特别能体现“团结”这个词寓意的,是两个时期,第一个是1924年-1928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二次是1937年-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在两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师生精诚团结都取得了哪些战绩?

陈予欢:团结是黄埔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一九二四年建校以后,孙中山就倡导黄埔学生要团结负责的精神,要有统一祖国的英雄气概,所以在团结精神下,黄埔学生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接着又进行了北伐,都创造了十分杰出的战绩。尤其是在北伐的路上,国共两党的学生在不同的部队里共同打败了许多军阀部队,这就是一种团结协助、英勇奋战的精神体现。到了抗日战争,黄埔学生以团结协助的精神,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打击日寇侵略军,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战绩,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这也是“团结”精神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说忻口会战是国共合作的代表性战役?

杨泽军:忻口会战也就是太原会战,这次会战是在平津失陷和淞沪会战开始之后,中国军队于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组织的一次重大战役。主要是为了保护山西省会太原。

这次会战日本集中了二十多架飞机,五十余辆坦克,上百门大炮以及步兵骑兵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猛攻,诸多黄埔师生在这次战役中功不可没。

这次战役历时二十一天,歼敌两万余人,创造了华北战场上歼灭日军的最高纪录,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了华北最有利的战局,成为国共领导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和系统主战的一次范例。

国共合作破裂带来了哪些影响?

陈予欢: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谈判,比较著名的就是重庆谈判,最后也签订了协议,但是这个协议到一九四六年的七月份就被蒋介石单方面的撕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路野战军,都对国民党军队在各条战线上开展防御战役,从一九四六年七月一直打到一九四八年,转入了进攻的状态,就出现了三大战役。

我们可以看到,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其实是有秘密联络的,尤其是在东北战场上,在长春战役前线,曾泽生也是黄埔学生,在前线的总指挥郑洞国将军也在最后一刻,投入了人民的阵营。

所以我们说团结是很重要的黄埔精神。团结就是要团结在国家的大义,民主的大义,正义的战争之上,许多黄埔师生在历史的关键节点都表现出了孙中山倡导的这种团结精神。

赖清德在岛内黄埔庆祝活动中宣扬的“团结”和黄埔精神的“团结”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杨泽军:民进党一直在推动军队转型,妄图变“国军”为“台军”,将其打造为“台独”势力的重要力量,赖清德在6月16日的凤山官校黄埔百年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讲话,在讲话里面大肆宣扬“台独”,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在扭曲真正的黄埔精神,是在给台军官兵们洗脑。

当年国共两党共同创办黄埔军校,提出的黄埔精神,核心是爱国革命。那么爱国自然是要爱中国,包括中国的每一寸土地。而赖清德所宣扬的所谓“牺牲团结”实际与当年的黄埔精神是南辕北辙的,所以台军官兵也要深刻体会黄埔精神所提倡的牺牲团结为的是谁,真正的目标理想应该是谋求国家的统一。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