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军情>军情速递 > 详情

中尼“珠峰友谊-2024”陆军联合训练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训练见闻

来源:解放军报 | 2024-09-29 16:49:00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解放军报记者张雷 摄

  “动作轻点,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在废墟下发现生命迹象。”9月25日至27日,中尼“珠峰友谊-2024”陆军联合训练参训官兵重点训练了联合救援减灾课目。

  生命没有国界。跨国救援、相互帮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体现。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造成上万人伤(亡)。中国军人曾奉命支援,让中尼传统友谊跨越珠穆朗玛峰传向大洋大海。

  “如今,模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我们救援减灾的底气更足了。”中方参训三级军士长、曾参与2015年尼泊尔地震救援任务的秦海蛟表示,时隔近10年,相较于之前的肩扛手搬,现在的救援设备更加先进智能,各种成体系的搜救、解救仪器,成为节省救援黄金时间的神兵利器。

  中尼双方军人一起相互交流学习。解放军报记者张雷 摄

  在装备展示现场,秦海蛟看到了可应用于大区域的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快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兼顾雷达、音视频探测功能的生命探测仪,可一次性运用多种生命探测方式,全面检测目标区域内的生命迹象;采用独特双锯片反向旋转设计的双轮异向切割锯,操作更稳定,更精细……

  “非常简单,使用起来很方便!”一名尼泊尔军官使用中方水力切割机轻松切开一根钢筋后连连赞叹道。

  这是中尼双方参训官兵混编作业的一幕。在装备展示后,参训人员采取混合编组、轮换作业的方式,分别对相关设备进行联训交流。

  参训人员操作工具进行作业。解放军报记者张雷 摄

  期间,双方参训官兵各自介绍了开展救援减灾的经验做法,并从装备性能、适用场景、操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充分考虑到现实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交流中,双方不仅熟悉了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方式,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秦,你来教我操作这个!”训练中,一名尼方参训战士对“遥控智能挖掘机”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一边拿着英文版的说明书,一边让秦海蛟手把手教他实际操作。在秦海蛟的指导下,尼方参训战士很快掌握了操作窍门,不久便能通过监测系统实时避障。

  “Good,China!”在后来的“快速构筑防洪堤”演练中,这名尼方参训战士熟练切换近程遥控器、远程遥控舱两种模式操作“遥控智能挖掘机”,铲土后送至“砂石自动装袋机”内,不久后便提供了上百个沙袋,配合团队成功在规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防洪堤构筑。

  中尼双方军人进行交流。解放军报记者张雷 摄

  据联合训练中方负责人介绍,该环节重点学习初级生命支持技能,同步采取图板展示、人员介绍、自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破拆、辅助、挖掘等装备进行展示,两军官兵相互观摩操作,并围绕装备使用等问题深入交流。

  快速抢救伤员生命,是所有灾难中救援人员的首要职责。来自中方某医院的主任医师苏正林,曾参加过多个大项任务,经验十分丰富。这次维和医疗行动展演中,他所带领的教练组通过实景构设、随机导调等方式就“头部外伤、胸部外伤、腹部外伤、上肢骨折、下肢骨折”等5种常见战伤向中尼参训官兵进行初级生命支持教学。

  一名尼泊尔参训战士对教练组快速便捷的包扎手法赞不绝口。他一边观看演示,一边详细记录救治要点,不时向教练组成员请教分类处置、应急手术等保障方面经验,表示回国后一定要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其他人。

  此外,中方对维和行动中突发情况进行汇总,针对性选择维和行动中常见的病伤情,以视频展示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中国二级医院在日常医疗收治、防疫、装备核查、作战效能核查、与外军交往等点滴,以此了解二级医院任务性质及完成情况。

  中尼双方军人一起就中方某型装备进行交流学习。解放军报记者张雷 摄

  “这场救援减灾课目,让我们双方学习到更多适应未来突发任务挑战需要的紧需知识,在交流中增进了理解,更好地实现课堂与战场的对接。”中方参训分队指挥员俞建说。

  据此次联合训练尼方负责人介绍,中尼两国建交以来,中方多次帮助尼泊尔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彼此之间的了解互信愈加深厚,中尼两军的深厚情谊也通过这次训练进一步增强。(郭丰宽 刘大辉 陈玮靖)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