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快评>海峡快评 > 详情

“解严”35年,“不自由也不民主”的“今日台湾”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7-24 11:10:10


7月15日,台湾“解严”35周年,按往例,政客们会讲几句或口是心非的、或罔顾事实的、或颠倒黑白的、或自我标榜的祷词,很恶心。不过,我们已花太多时间批评政客,这次略过不提,就简单审视这35年,看台湾如何搞砸了“解严”的正面意义。


7月15日,台湾政治受难人及多个社团代表齐聚“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前,呼吁两岸和解。


“解严”的正面意义是什么?是社会得以转而强调人民权利,与政治开放的民主化。简单说,就是教科书上两个标题:民主与人权。


35年是什么?我有自己的观察角度。35年的美国支配史,35年的精英沉沦史,35年的认同转换史,35年的政党斗争史,35年的社会撕裂史,35年的教条民主史,35年的政治欺骗史,35年的“台独”幻梦史,35年的“威权”怀旧史,35年的“维稳”方法史。


从高处看,此时此刻,台湾处于什么样的时代?简白的答案是:东升西降的时代。那么,台湾站在东边还是西边?35年来的政治当道,无论在“朝”在“野”,长期半哄半骗地强迫人民选择了西边。


因此,我们正在坠落,并已落到了加速度开始作用的阶段。“加速度”的评估指标是什么?任何社会都一样,就是“贫富差距”。



35年台湾贫富差距史


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时代转好或转坏的根据,首推贫富差距,其余皆次要,这数据隐身在虚幻的“民主派对”里,作为冷眼旁观的唯一真实。


由于旧时代财政单位未曾公布资料,“解严”的80年代以“20等分位”看(收入最高5%与最低5%的所得差距)贫富差距的数据无公开资料,但绿媒“自由时报”2012年时为了突显“马英九当局扩大了贫富差距”,努力查出了1998年的数字。


1998年,最高5%人群与最低5%人群的所得差距为32倍。2020年呢?是149倍。


80年代“解严”时的所得差距自然比32倍更低。这样就能体感“35年台湾贫富差距史”,加速度坠落的冷冽寒风,正吹在80%人民脸上,最低那5%的人民,脸已冻结。


“解严”开放最重要的条件,是民众在物质条件上最有公平感的时刻,剥削感不高,买房不吃力,投资迈向自由化,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对未来充满乐观。直到解开束缚后5年,流行歌曲才开始反映“贪婪之岛”的富裕样态:


“别的什么都没有,就是有白花花的钞票;每个人都向钱走,瞎了眼,破了头, 管它气质还有没有……”陈升《西门浪子》,1992年。


30年过去,贫富差距来到149倍,任何美丽的民主辞藻都显空洞,人权词藻也一样虚妄,因为“对未来抱持希望”才是最基本的人权,没了希望,其他个人权利毫不值钱



35年精英沉沦史


“解严”,是时代之所趋,也就是经济奇迹后,民智刚开的时代。说白了就一句话:人民富起来了,就想要更多。也就是“饱暖思淫欲”。


留美、留欧的海归精英,带着先进国度的富贵梦与意识形态回来,说好听是敦促改革、推动进步,说难听是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要求当局“全面开放”。


那个时候的美欧,贫富差距没今天这么离谱,富到流油,自由到令东方人咋舌。艳羡、钦服、拜倒之余,年轻的留洋者却没看到富国的隐忧与其野蛮保守的那一面,以为唯有照搬西方那一套,台湾才会好。


然后就是推倒一切“陈旧”的35年。革老党,革历史,革体制,革思想,革风俗,革民族认知,一路革到“中国底蕴”,非“全面西化”不罢休。


在2016年蔡英文上台前,“自由主义”是台湾精英界的主旋律,即便是统派,也不曾怀疑这来自西方的思潮,而未察觉美欧早在1960年代,即因过度自由而乱象丛生。


不过,对执政者而言,自由风气是“社会维稳”的最大变量,众声喧哗,媒体以反对当权者为务。陈水扁时代已经感到“自由主义”这个“新束缚”,最终眼睁睁看着百万人上街头“倒扁”,却苦无对策。“马英九时代”则面对“反中”民粹的兴起,当时国民党认为遵守民主规范即能化解来自民间与在野党的压力,不过事后证明,这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双标,是毁掉民主的“核弹级武器”。民进党与其进步派精英支持者在野时,看似是敦促进步的改革派,执政后即刻转换立场(或露出真面目),成为极端保守的“反动派”,并以网军霸凌“自由主义”下的异议者,以达到“维稳”的目的。


“绿能,别人不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岸自贸协议ECFA。蔡英文执政后,从来没有撕毁这个当初被民进党诬为“木马屠城”的自由贸易协议,反而给出一堆理由自圆其说。


自诩为“进步派”的精英阶层,但凡只要跟在民进党后面闹事的,都经历了自我打脸的历程。“不听话”的环保人士被打成“左胶”(不知变通的左派),“不听话”的“民主派”与“自由派”被打成“中共同路人”。


最可耻的是,那些所谓“进步派”精英,在蔡英文执政后,大面积向极端保守的民进党妥协,甚至以攻击昨日的盟友作为“求官”的跳板,自我否定进步价值。换言之,在权力的筛汰下,仍坚守立场的“进步派”与“自由派”已寥寥无几。


35年白忙一场,现在仍标榜西方价值的精英,只能以微弱的音量,指控当权的民进党是“新威权主义”,却已毫无能力与之抗衡。


因为沉沦的精英,是绝大多数。



35年的美国支配史


两蒋时代,美国也支配台湾,但“解严”前的政治体制,有效抗拒了美国在社会各层面进行干预。因为人民的政治权利低,外国就缺乏杠杆进行政变、策反与掌控。


“解严”后的所谓“民主化”,便为美国支配开启了方便之门,支持“反政府”势力的动作化暗为明,一切“类殖民”手段都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下获取正当性。


李登辉承“戒严”之余绪,还时而能对美国人不假辞色,甚至在某些领域反制美国支配,但他所开启的“民主化”,也很快走向民粹,终于遭美方见缝插针,阻止其在2000年后继续执政。


也因此,民进党领略到美国支配的力度与深度,从陈水扁开始,在选举“岛主”前,总要赴美“拜码头”,“表忠”争取美方信任。


台湾政客与美国的暗通款曲,总在台面下进行,但几个象征性的行为,昭示着美国支配台湾的程度日益加深。2000年后,除了扁赴美“表忠”之外,马英九也三番四次遭美国打压,“太阳花”事件、太平岛事件,都是显例。


2018年地方“九合一”选举,美国所不熟悉的韩国瑜崛起,也惊动了美方重量级智库来台探底,不甚满意后,便助绿营斗臭韩;整个蔡英文执政时期,美国支配甚至公开化,从“莱猪”到军购,无不俯首称命,而2020“大选”,更是狼狈相互配合猛蹭香港事件的恶果。


现在,台湾没有一场选举没有美国在背后下指导棋,美方不看细节,只看“关节”,控制几个政治势力的头面人物。而他们的一切作为只是在确保台湾没有任何主流政党“反美”,且还都得“亲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中”。


在蔡英文的政策下,美国的支配,台湾已无所逃遁。莫说“两蒋时期”,连“李登辉时期”意在避免美方完全支配的各种政策,都已成历史灰烬。


35年的美国支配史,决定了台湾走向混乱与腐败的趋势不变。



35年“台独”幻梦史


精英阶层“鬼打墙”,加上外国支配,决定了政治的必然腐败,而“选票文化”下的政治腐败,诱导政客以欺骗选民维生。


35年的“台独”幻梦史,只是35政治欺骗史中的一隅,曾几何时,在李登辉执政末期,到“扁时代”8年甚嚣尘上的“台独”气焰,在蔡英文执政后,遭美方边缘化到极致,“独立意志不坚、念头不纯”的所谓“台独”分子,现在只能自我洗脑,称“台湾已实质独立”。


事实上,“台独”分子施明德早在90年代任民进党主席时,便表明“不会宣布台湾独立”,退而求其次地强调所谓“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名称并不重要。然而当时这种说法遭“台独基本教义派”大加挞伐,施与若干民进党早期组成分子,还因此被逼出党的主流派,边缘化至今。


二十年后,蔡英文虽仍以卡在喉咙里的“台独”骗选票,但在美方监控下,早已与施明德当年的主张同轨道。而彼时的“台独基本教义派”,现在的寂寥程度不下于统派,同样是绿营网军集中霸凌的对象。

“台独”分子白折腾一场,误台至深。


35年的政治欺骗史,注定让台湾一路空转,若非搭上大陆经济发展的轨道,台湾的下场会与失败的“拉美民主化”一样,最终搞到民不聊生。



结语


在经济条件允许下,让社会走向一定程度的开放,有助于让民间发挥力量,持续带来进步与改革。不过,所谓“一定程度”的拿捏十分困难,而台湾的开放带来的是各种灾难。


说台湾是民主化的反面教材,不如说照搬西方民主的各地,都呈现类似的沉沦现象。说到底,所谓“民主化”,只是当权者换了一批人,而原本向好的社会走向崩坏,如台湾;原本不好的社会,依旧不好,如拉美。


“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在通讯软件LINE群组连发三次诀别信息后,2022年1月11日早,中国国民党前民代、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跳楼身亡,享年68岁。


在“解严”后35年的过程中,台湾民主化保证了社会撕裂、政治欺骗与精英沉沦,而经济在这三者的牵制下难以更新升级,以致到了今天,撑住台湾经济的依旧是“两蒋”的政绩。


问题是,台湾经济面虽得以维持,但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电子业)的后果,便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因为“社会分配”缺乏多元产业的支撑。


于是,贫富差距就像食腐的生物,在“民主派对”里吞食“进步派”,消耗“解严红利”的腐败大餐,身形从32倍扩大到149倍。


回头再看,今天台湾的崩坏,早在35年前“解严”时就种下祸根,而一切发展都很“自由民主”,结果却是相反,足为后世殷鉴。


编辑: 路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