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时政>国内热点 > 详情

电影《望道》走进复旦 讲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来源:海峡之声 | 2023-03-27 09:47:13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3月25日上海消息(记者 程娟娟)23日下午,电影《望道》在复旦大学举行上海首映礼。影片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切入,展现其笃定恒心、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并全景式呈现他及其身边仁人志士一生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

103年前的初春,年仅29岁的青年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火从此在中国传播开来。复旦大学联合上海电影集团、陈望道故乡浙江义乌市委发起拍摄了电影《望道》。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复旦是赓续百年红色基因的光荣学府,将以电影上映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好、弘扬好陈望道老校长的光辉一生和崇高品格。

陈望道在家乡义乌分水塘村翻译《共产党宣言》,作为望老的同乡与出品单位代表,浙江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委副书记、市长叶帮锐致辞。“因为望道先生,才有了义乌与复旦的不解之缘。”叶帮锐说,电影《望道》展现了共产党人追寻真理、坚定信仰的初心使命,尽显了义乌和复旦大学共有的红色基因,也必将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部好的电影除了要有好的剧本,还必须要有好的导演和优秀的演员,电影《望道》做到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说,“《望道》不是一部专题片,它讲的是100多年前救国救亡、寻找真理的一群人,望老是其中的一员。”

               摄影:戚心茹

灯光渐暗,大幕拉起。600多名复旦师生、校友共同欣赏《望道》,与百年前新青年的滚烫青春同频共振,过程中有笑有泪,深受感染。

如何通过大荧幕将“真理味道”和“宣言精神”浸润观影者心田?从剧本框架到拍摄细节,处处包含创作团队的匠心。

“这是一个重大的创作题材,我们一定要拍一部在思想上有意义,在艺术上有价值,并且能够让普通观众有所感动的作品。三年里,这个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整个团队付出努力,一路走到今天。”上影集团副总裁、影片监制徐春萍说。《望道》剧组的每人进组第一天,就是通读2万字的《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领略背后的微言大义。作为复旦“8811”的校友,她也表示很荣幸能拍摄陈望道老校长的故事,感受到母校为这部电影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主旋律和好看并不矛盾,”导演侯咏认为,观众在电影中希望听到的不是说教的话语,而是有趣、有内容的故事。因此在执导电影过程中,他尤其注重具体的事,赋予电影以足够的信息量。“看一遍是很难观察到全部细节的,相信大家第二遍看,依然会很感兴趣。”

             摄影:戚心茹

1920年走上复旦大学讲台;1940年在复旦创办我国第一所高校“新闻馆”;担任新中国成立后复旦的首任校长,时间长达25年……陈望道的一生与复旦密不可分,为复旦的发展和建设忘我工作,为复旦种下了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我以前一直觉得大家和我一样,只知道陈望道先生的几个小故事,但来到复旦后才发现,这里的师生对老校长的感情非常深。”陈望道的扮演者、演员刘烨感慨道。

电影筹备期间,他曾来到复旦学习参观,偶遇一个学生,“很年轻,应该是00后”。当时,这个学生在求证了他将要饰演陈望道的消息后,说出了让刘烨久久难以忘怀的两句话——“很感谢您能来饰演”“真心希望您把我们老校长演好”。

一句感谢,一句希望,让刘烨深感荣幸也备受压力。电影开机以来,刘烨跟随剧组做调研、查资料,不断深入陈望道的故事,但求不辜负陈望道学生后辈们的期待。

在完成电影拍摄后,刘烨也对陈望道有了独特的认识。“我觉得他像一个大侠。”刘烨笑言。深入了解陈望道后,刘烨得知陈望道6岁习武,精通多种乐器,很会写诗,也能路见不平打跑坏人。“他怀着一颗救国救民之心,把青春奉献出来,只为了国家的振兴。”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