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时政>国内热点 > 详情

“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升级 智能气象创新生态联盟沪上成立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6-05 17:41:36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6月5日上海消息(记者 程娟娟)3日下午,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举办“走进智能气象”主题活动暨智能气象创新生态联盟成立仪式。全新升级、面向产业应用的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2.0(下文简称:“伏羲”2.0)发布,以“伏羲”2.0为核心的智能气象创新生态联盟成立,进一步推动智能气象领域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当天,复旦大学、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科创投集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国网电力实验室、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太保集团数智研究院、鑫鼎盛期货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无限光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联合成立智能气象创新生态联盟。通过联盟,各方将共享资源,共同推进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构建开放、协作、创新的气象产学研生态系统。

提起“伏羲”,很多人会想起去年9月提前精准预测天气,“今天上海不下雨”,促成复旦20年来首次户外开学典礼。“伏羲”也以行业内首个次季节大模型亮相迪拜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挑战气候预测沙漠。

“自诞生以来,‘伏羲’一直在成长。”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地球科学负责人、复旦大学研究员李昊介绍,自团队开发出伏羲气象大模型以来,科研攻关步履不停,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推进真实场景的应用。相较于去年推出的1.0系列,“伏羲”2.0的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和次季节大模型,面向新能源、航空运输等行业取得进展。

在上智院与中远海运的合作中,“伏羲”2.0进行优化升级,首个面向气象导航优化的全球气象大模型应运而生,为国家航海安全保驾护航。面向气象导航对伏羲大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时空分辨率,实现未来15天0.1度逐小时气象预测;构建海气耦合模型,纳入风浪、涌浪、海温等要素,提升全球风、浪、流、能见度等预测精度;进行极端天气优化,提升台风、极端降水等更多灾害性场景的预测精度。多层次焕然升级的“伏羲”2.0,有望助力解决远洋气象导航长期依赖国外服务厂商问题,落实“国船国导”、实现“国产替代”。

对新能源产业,“伏羲”2.0是全球首个针对新能源优化的气象大模型,带来更准确的风速、辐照和发电能力预测,能够优化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平衡电网负荷、减少弃风弃光等,相当于为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装上智能导航系统。

翱翔天际,云层间穿梭,云量的优化对航空业的飞行安全至关重要。“伏羲”2.0率先研发低云量、总云量等多个航空关注的气象要素,有助于预测飞行中可能遇到的积冰、颠簸、光线明暗不均等各种天气现象,提升飞行体验、降低行业成本等。

记者获悉,气象预报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也能为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伏羲”2.0采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相对数值模式计算速度有千倍以上的提升。落实到场景应用上,国网电力市场运营技术实验室主任冯树海表示,“伏羲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提供的精准风速和辐照预报,能够大幅提高新能源电力的调度和管理效率,期待‘伏羲’不断精进、合力降低中国电力行业运营成本。”

“伏羲”的升级之路仍在继续。团队将推进“端到端”气象大模型,构建基于气象大模型的同化系统,实现多种卫星资料同化(微波、红外等),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开发地球系统大模型,实现大气、海洋、陆面、冰冻圈的预报,探索大气污染、气候风险预报;构建基于大模型的国产化再分析数据集,利用大模型构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产化再分析数据,摆脱模型训练对国外数据的依赖。

“智能气象创新产业联盟覆盖与气象相关的几个重要方向,我们希望依托联盟去完成大模型的落地,在场景里面做产业化的路径设计,放大我们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李昊与团队的科学家们期待“伏羲”更新迭代,在更多场景发挥更多作用。

仪式上,上智院与三家企业机构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就联合研究与开发、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等达成一系列共识。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1+1+N”科学智能生态模式的深化与落实。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