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快评>海峡快评 > 详情

智库观察:“外围危机”对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俄乌冲突篇)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6-11 08:23:19

编者按:本文基于美国“中心-外围”外交理念,分析了俄乌冲突对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的影响,阐述了美国霸权日渐式微,无法兼顾东西方“双线”战略投入,只能依托盟友及地区力量充当中美博弈的“外围前沿”。

美国前国务卿、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戴维·迪安·腊斯克曾提到,“亚洲、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世界的命运。如果不注意这些外围,外围就会发生变化,外围就是中心。”腊斯克通过“中心—外围”理念构建了“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世界格局,并且把该理念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对美国外交建言献策的指导理念。在“中心—外围”理念指导下,美国战后在东欧、中东以及东北亚地区投入大量经济援助和军事力量,作为美国及盟友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外围前沿”。

戴维·迪安·腊斯克

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崛起,美国逐渐抽离在东欧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军事存在,更侧重于东北亚地区战略投入,企图实现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但美国经济军事力量抽离又使东欧和中东地区力量失衡,从而造成地区的冲突与动荡。美国反受联盟体制钳制,深陷东欧和中东地区的“外围危机”,无法直接实现对中国崛起的有效遏制,只能依托盟友及地区力量围堵中国,并且频频通过挑动台湾问题,妄图打乱中国发展节奏。

从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作为北约实际上的“盟主”,为保证联盟体制稳定,加大了对东欧地区的战略投入,为乌克兰提供了巨额军事援助。从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美国已向乌克兰援助50余次,累计援助金额达500亿美元,平均每月援助20亿美元。军事援助类武器包括:海马斯火箭炮、防空导弹、雷达、装甲车、榴弹炮、反坦克导弹以及反无人机等。2024年1月,美国还领导北约举行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演习——“坚定捍卫者-2024”。军演共出动了包括航母和驱逐舰在内的50多艘舰船,80多架战斗机、直升机和无人机,以及至少1100辆战车,其中有133辆坦克和533辆步兵战车。演习时间跨度长达4个月,演习地点包括德国、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最为敏感的是,演习地中包括波罗的海三国,逼近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苏瓦乌基走廊。

坚定捍卫者-2024

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投入打乱了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就已经提出了“重返亚洲”的战略,目的在于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以平衡由于中国崛起给美国在该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特朗普任美国总统以后,对华政策的敌意变得越发明确,不但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而且在安全、政治、

经济、科技等领域全面展开了对中国的打压。拜登上台后,为应对俄罗斯在东欧地区的战略威胁,美国对中国遏制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多边机制当中,意图依托联盟体制减少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

自2022年5月起,美日韩三国高层已多次集会,其中包括在2022年6月的北约峰会和11月的东亚峰会期间的三方领导人会议。尤其在2022年11月于柬埔寨金边举行的峰会上,发布了《金边声明》,这一声明不仅仅局限于应对朝鲜的威胁,还拓展了三国合作的地理和功能领域,涉及协调供应链、经济安全和重新启动联合军事演习等多方面问题。到了2023年8月,三国领导人在美国再次会晤,决议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尽管美日韩三国声明他们的行动并非针对中国,联合峰会的最终声明还是提到了中国在南海的“侵略性和危险”行为,并且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尝试单方面改变印太区域现状的行为。

美日韩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三边会谈

除了前述的众多小型多边机制,美国还在推动更多体系建设工作。例如,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英国共同建立“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与包括所罗门群岛在内的14个太平洋岛国签署《美国-太平洋伙伴关系宣言》,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外,美国还与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和文莱共同达成了印太经济框架。

在整体对华政策框架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致力于提升所谓台湾“自主防卫”能力,并且依托盟友体制为台当局提供名义上支持。

一是加强对台军售。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加快了对台军售的速度,在2年多时间里,先后批准了10次对台军售。2022年8月美国国防部还成立了新的特别工作组——Tiger Team,以加快对台武器销售。从军售的金额看,虽然拜登政府10次军售的总额仅约为39.4亿美元,规模不大;但从军售的内容看,其不仅对台出售“进攻性”武器,而且军售内容从武器输出扩展到军备维护、技术支持和后勤协助等方面,意在提升台湾“自主防卫”的整体水平,希望台当局可以独自面对“不确定的冲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在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就表示:“台湾是一座可防御岛屿,我们只需帮助台湾人在自卫上做得更好一些。”

二是政治人物往来频繁。南希·佩洛西在担任美国众议院议长期间于2022 年8月窜访台湾;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阿拉巴马州众议员迈克·罗杰斯于2023年6月窜访台湾。同时,2023年3月底到4月初,时任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过境”窜美,2023年8月时任台当局副领导人赖清德“过境”窜美。但美国与台当局政治人物高调往来折射出,美国对台政策的范式失效,缺少更为有力的实际措施。

三是实施台海安全“同盟联动”策略。2022年5月,美日印澳“四国峰会”召开之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拜登政府致力于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发出明确的威慑信息,支持拜登政府的基本政策……我们不希望看到现状的单方面改变,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军事侵略’。”2022年8月,当中国大陆因佩洛西窜台而进行“环台军演”活动时,美日澳三国外长联合发表了反对声明;同年10月,美日澳又达成加强军事合作制衡中国的共识,同时重申“反对任何片面改变现状的企图或行动”,强调“台海和平稳定非常重要”。

总体来看,俄乌冲突打乱了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节奏,美国需要重新向东欧地区提供经济军事支持,无法兼顾对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只能依托盟友及地区力量充当中美博弈的“外围前沿”。特别是对于台湾问题,美国更多寄希望于台湾“自主防卫”能力和多边机制下的“同盟联动”策略。究其原因,缘于国际体系变革下美国传统“中心-外围”外交理念与其国家实力脱节,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旧有国际体系正在向“多极化”新型国际体系转型。(闻森特)

美国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示意图)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