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首次开展南极企鹅监测研究
来源:海峡之声 | 2025-01-03 11:38:51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1月2日上海消息(记者 程娟娟)12月26日,上海海洋大学林东明博士作为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队员入驻中国南极长城站参加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此次科考的重点任务是针对长城站周围,尤其是阿德雷岛开展南极企鹅监测工作。
相关工作将为我国在南极半岛周边区域构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生态系统监测计划监测点提供重要的数据、经验和科学支撑,也为南极半岛区域正在推进的南极磷虾渔业管理和空间规划提供科学支撑。
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设完成于1985年2月。2006年,长城站进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命名为“南极长城极地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城站周边分布有较多数量的鸟类,且多个物种在此繁殖,如南极贼鸥、南方巨鹱、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金图企鹅等。本次林东明参与开展的企鹅监测任务主要是监测长城站东侧阿德雷岛上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金图企鹅等的繁殖群体数量,并开展它们的摄食生态学研究。
这些鸟类均为南极磷虾等海洋生物的主要捕食者,是列入CEMP监测计划的重要指示物种。本次现场监测工作是我国履行CCAMLR成员国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监测数据可服务于南极海洋治理,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为未来在南极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打下基础。
CEMP监测计划是CCAMLR于1989年设立的生态系统监测计划,旨在通过监测并记录CCAMLR公约区内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组成部分的显著变化,并区分导致变化的商业捕捞及环境因素,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奠定基础。CEMP的主要功能是以依赖商业捕捞种类为主要食物的指示物种为监测对象,监测其种群规模、繁殖成功率、体型、觅食行为等关键生活史参数变化,获知商业捕捞种类的丰度变化情况。
2024年10月,在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的领导下,由上海海洋大学作为核心单位共同起草的罗斯海难言岛CEMP监测点提案获得CCAMLR通过,正式列入CEMP监测项目中。该项目将联合意大利和韩国,主要针对我国秦岭站附近的阿德利企鹅聚集地开展监测工作。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已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罗斯海沿岸企鹅群的监测工作,并联合韩国极地研究所收集生物样本,开展企鹅与海豹的营养动力学研究。该计划的执行以及数据累积也将为南极罗斯海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工作提供重要支撑,为上海海洋大学和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南极罗斯海区域渔业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相关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数据累积。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