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台海>海峡广角 > 详情

在灾难与恐慌中,迎接看不到改变的新年——2021年台湾社会治理回顾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2-07 19:48:43

2021年,台湾社会治理出现若干重大警讯,并多与所谓“前瞻基础建设”政策的失当有关。政策失当来自于政治考量,使得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衍生出新问题。换言之,这些警讯早已有迹可循,并引发过讨论,去年,则是恶化到近乎无解的程度。

百年大旱暴露的治理缺失

缺水,是2021年台湾最显著的灾情。由于台湾40%的水来源是靠台风带来的雨量,极端气候使得连续两年台风过门而不入,深刻影响台湾水情,再加上2021年春雨短缺,终于形成“百年大旱”,而中部地区受灾最深。 

有鉴于极端气候是长期趋势,使得未来台湾缺水问题必将反复出现。

在预防缺水的层面,水资源管理不外乎储蓄与消耗,所谓“前瞻基础建设”政策着重于“储蓄”,而未处理“消耗”问题,因此一旦不下雨,储备水量就呈现严重不足的窘境。 

所谓储蓄,体现在政策上的是:水库清淤,输水工程,新增淡海厂,水井,与再生水等等措施。这些基建工程大多缓不济急,除了因为工程耗时之外,还需经过环境评估,因此无法因应5-10年内的紧急旱象。重点是,若不降雨,这些措施泰半无法应急。 

换言之,管理“消耗”才能救急。 

台湾来自水库的水资源消耗,家用占44%,产业占56%,产业中十个用水大户占用了绝大部分的产业用水,这些大户以电子业占多数,而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产业回流”则加剧了用水需求。 

管理“消耗”的政策手段不外乎调高水价、课税、奖励产业发展再生水,以减少水资源浪费,但在政治考量下,这些有效措施被往往被束之高阁。反观在“储蓄”层面上,由于各项工程可图利政治桩脚,因此绝大部分的水管理资源被投注于此。 

台湾的电子产业与全球经济深度连结,因此缺水问题受到全球关注,攸关台湾的生存命脉。极端气候不只带来旱象,也会造成水患,因此在储蓄与消耗两个层面的水资源管理,不能“头重脚轻”,只顾储蓄,不顾消耗。 

在避不开的极端气候背景下,如何兼顾产业需求与减少耗水?2021年的大旱预警了台湾政策面的周延度严重不足。

无解的电力短缺危机

2021年,台湾发生了两次备用容量率严重不足的限电,跳电频率大增,也引起了全球关注,因为半导体业是用电大户。 

能源问题是老问题。缺电危机总的来说,就是所谓“非核”政策的负面效应。绿电在地狭人稠的台湾,不可能取代非核造成的电力短缺,且“种电”立即造成农田破碎化,与耕地的迅速消失,迟早会冲击粮食价格。

因此之故,依赖燃煤、燃气发电的趋势不减反增,减碳目标也无从说起。 

所谓“前瞻基础建设”政策里的绿能建设,是一种操之过急的能源转型方案,硬着陆的代价,就是种电衍生的环境与农业问题,以及绝无可能达标的事实。2021年,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承认,2025年绿电无法达到20%的目标,另一方面,核电比重将于今年萎缩到10%以下,缺口毫无疑问要由燃煤与燃气发电弥补。 

减碳为国际趋势,与能源政策是一体两面,由燃气渐次取代燃煤的方法,对减碳的帮助极为有限,更不用说燃气设施也有破坏生态环境的后遗症。

非核,种电后遗症与燃气破坏生态的困境,让台湾民众不得不诉诸“公投”解决,但这项人民自决的权利活动遭到执政当局的刻意破坏,以致最后功败垂成,种下无解的缺电与环境危机。

方向正确,却操之过急的治理偏差,难免会发生,但若整个治理体系缺乏纠错功能,反因政治考量一错再错,危机就会“癌化”,其结果就是不治。

暴戾的2021

由于疫情阴影持续笼罩,2021年台湾发生多起超市商店店员劝民众戴口罩而遭暴力相向的事件。 

这几起暴力事件,纠纷均来自于民众在店内不戴口罩,并不满店员劝阻。一店员惨遭捅死,一店员遭殴断6根肋骨,一店员遭歹徒挖眼,连续三个月的类似重大暴力事件,震惊全台,在超市商店工作变成危险职业。

此外,本年全台街头暴力事件激增,民众持球棒当街殴人事件频传,引起社会恐慌。执政当局的社会安全网政策,受到大众瞩目。 

由于暴力事件的肇事者中有精神障碍患者,凸显了社会安全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不足;“街头球棒队”多为帮派、诈欺、毒贩等滋事分子组成,则凸显了社会安全网对前科暴力分子的管理不足。 

台湾治安向来良好,但在频传影响公众安全的暴力事件后,亮起了红灯,虽不至于人人自危,但已形成民众对人身安全的隐忧。

老旧社区与铁路公共安全事件

在治安议题之外,2021年有两起性质不同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分别是上半年的“太鲁阁”号火车出轨,酿成49死,245人受伤;以及下半年高雄“城中城”老旧社区大火,酿成46死,43人受伤。 

“太鲁阁”号出轨案是台铁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公安事故。有鉴于2018年也发生“普悠玛”列车出轨事件,造成重大伤亡,台铁在安全管理上的疏失,以及当局对台铁高层不专业的政治安排,引发社会怒火,并涌现民营化声浪。 

然而,台铁酿祸后的检讨,总是不了了之,因此对民众而言,搭乘火车已不再是安全选项,而受到影响的主要是社会弱势人民。 

弱势人民的不安感,又体现在老旧社区缺乏安全设施的痼疾上。 

高雄“城中城”是曾经繁华一时的社区,但目前已破旧不堪,住户都是受低廉租金吸引的弱势族群,因此无力负担消防安全设施,也没有管理委员会。 

危楼的安全管理不足,市政府责无旁贷。这场人为引发的火灾若是发生在管理良好的社区,不会酿成重大伤亡。而全台30年屋龄以上的老旧社区超过5成(450万户),火灾风险之外,还有地震风险,山区边坡的土石流风险,可说处处都是未爆弹。 

城市老化的问题,主要的改革阻力来自于“城市更新”不易,一栋危楼里只要有一户屋主不愿改建,工程就无限期延宕,而城市内大多数老龄社区产权都很复杂,致使城市翻新的政策总是无法落实。 

轨道建设与城乡建设都是前瞻基础建设政策的重点项目,但上述两起重大的意外与死伤,揭开了政策空洞的窘境与治理失能的实情。

水、电、住、行与治安是基本的社会保障,2021年出现的重大警讯,其实都是历年累积而来的痼疾,而政策缺陷与执行力不足,是台湾政治在治理面总体失能的体现。 

治理不佳,首当其冲的总是弱势族群,而也只有在危机蔓延到中产阶级后,才能逼出较为有效而重大的改革。台湾最深层的政治问题是,所有重大改革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政策往往因“改朝换代”而缺乏延续性,不“改朝换代”又会产生行政惰性,以致恶性循环。 

若加上疫情的处理不当,2021年对台湾而言是充满灾难与恐慌的一年,而其背后的治理失能,充满警世意味。

而令人沮丧的“公投”结果,让民众在新的一年看不到改变的契机。


编辑: 尧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