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台海>海峡广角 > 详情

沪台共探“台湾校园民谣之美”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8-28 17:02:11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8月28日上海消息(记者 程娟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台湾校园民谣顶峰时期,《踏浪》《清晨》《小茉莉》《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南屏晚钟》等,这些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回忆。由上海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海民会”)主办的两岸研讨会“台湾校园民谣之美:传播与青年交流”日前在上海举行。

作为“2024海峡两岸青年活力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研讨会旨在纪念台湾校园民谣兴起50周年暨传入大陆45周年。

1974年,台湾青年歌手叶佳修以一首《流浪者的独白》让校园民谣备受关注,接下来李建复、蔡琴、罗大佑等同一风格的青年创作歌手不断涌现,旋即使台湾校园民谣这一纯真深情的艺术形式冠绝当时的流行乐坛。1979年,台湾校园民谣通过电台广播节目开始传入大陆,逐步掀起传唱热潮。

海民会会长高美琴表示,台湾校园民谣并不仅仅描写校园生活与青春驿动,更不乏抒发思乡与家国情怀的经典作品,比如《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龙的传人》《爸爸的草鞋》等至今在两岸民间有着深深的共鸣。她强调说,台湾校园民谣刚传入大陆时,海峡两岸隔绝已久,这一以青年人为主体的音乐传播现象,在客观上成为了两岸交流的前奏,并促使两岸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播日渐兴盛。这充分说明艺术传播是无法阻挡的,两岸民间交流也是无法阻挡的。

台湾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叶佳修说,校园民谣的曲能朗朗上口、词则穷尽雅俗共赏,其兴起是当代知识分子集体投入文化传承的风潮。同时两岸同文同种,校园民谣在青年中的传播更加迅速。

随后两岸嘉宾围绕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起与发展、创作经历与词曲之美、对大陆流行音乐的影响与两岸青年文化艺术交流等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台湾校园民谣对于两岸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据了解,包括此次研讨会在内,海民会策划发起了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校园民谣进校园”,作为上海正在开展的“2024海峡两岸青年活力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

编辑: 梁华

分享: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