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涉台文物”向台湾青年传递正确史观
来源:海峡之声 | 2023-11-14 08:10:50
近日,从老牌世新大学中文系停招,到台湾“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在台北举行记者会,批评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政治目的。民进党当局不负责任的“去古文化”教育,牺牲广大台湾学子最重要的语文养成教育,对下一代的成长发展贻害无穷。不管是“去古文化”教育还是“去中国化”教育,不知不觉都已经在台湾进行超过四分之一世纪,如今台湾的青年一代,还有多少人能够讲出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和地理的知识呢?
虽然民进党当局不断在岛内大搞去“中国化”教育,但好在祖国大陆不遗余力地保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大陆已经制定多部文物相关的法规和成体系的文物保护机制。同时,也在教育下一代认识我国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是投入非常多的心力,并取得卓越的成效,这当中就有为数众多的“涉台文物史迹”。
2001年,民进党当局开始大搞“去中国化”教育,祖国大陆也差不多在同时期出台专项法律保护“涉台文物史迹”。而这部法规就出自福建省厦门市,全名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涉台文物古迹系指:“历史上反映厦门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以及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遗址、墓葬、石刻和纪念性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制定该《办法》最重要的核心目的旨在“加强涉台文物古迹管理,有效保护体现海峡两岸历史渊源的珍贵文化资源。”
2010年,福建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规定》的法规。截至目前,根据福建省文物局公告的“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里共计有1515座涉台文物,更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闽台五缘”作为分类依据。
在今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第十七条提到“促进文化领域融合发展”,即“鼓励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这1515座“涉台文物”就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让两岸同胞特别是来往于闽台两地的同胞深刻认识到原来“闽台五缘”是如此地深厚。比如位于厦门市“江夏堂”作为黄姓宗亲祠堂,每年都吸引众多台湾黄氏宗亲来此祭祖寻亲。同时厦门市“江夏堂”亦是厦门市思明区台胞驿站,它主要功能为两岸宗亲交流、台胞寻亲祭祖服务、推动两岸青少年姓氏文化传承搭建平台。
笔者虽然不是黄氏宗亲的一员,但平时“江夏堂”都会敞开双手欢迎各个姓氏的台湾同胞。节庆举办各式活动时,都会主动邀请我们这群在厦门的台湾同胞一同交流话家常,也因为厦门黄氏宗亲的热情,以及“江夏堂”与两岸具有深厚渊源的“涉台文物”,无形间也让我们这群在厦门打拼的台湾青年有回家的感觉。
从厦门百年的“江夏堂”黄氏祠堂再到福建省其他上千个“涉台文物”,每座“涉台文物”都有它们不同的故事。有名人故居也有古剎寺庙更有革命史迹等。随着“意见”的出台,未来将可以透过这些“涉台文物”讲好“闽台五缘”故事,再透过参访、研学、文旅多面向的方式让两岸同胞认识彼此。重塑在“去中国化”教育下的台湾青年们的正确史观,让台湾青年同胞真正知晓我们的根就在祖国大陆,而福建是众多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最重要的是透过“涉台文物”,让台湾青年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践行“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理念。(吴圣熙)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