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耻课纲”到“青年上战场”,民进党“独”害台湾年轻世代
来源:海峡之声 | 2023-12-18 11:00:01
日前,台湾地区的年度汉字“缺”字出炉,可谓“一字知秋”,道出岛内现状和民意心声。在民进党选举至上和“台独”意识形态治理下,岛内乱象频发,是非颠倒,正义缺失,民心思变。
而这当中,不断被“去中国化”洗脑的台湾年轻人,会不会深受民进党“独”害,“缺”失一个美好的未来更值得关心和忧虑。
日前,岛内北一女中语文老师区桂芝揭竿而起,率先吐露众多教育者的心声。她痛批民进党当局108课纲“去中国化”,删减多篇文言文,是“无耻课纲”,残害学子。
“老师们再也享受不到尊师重道的校园伦理,孩子们失去了扎实的基础教育,更惨的是,也同时失去合宜的生活教育。”区桂芝的话振聋发聩,展现出“独向高楼撞晓钟,不信人间耳尽聋”的孤勇,也表达出对台湾年轻学生缺乏正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和“真善美”品德教育的忧虑。
对此,有岛内评论直指,108课纲明面上是删古文,“去中国化”,骨子里是要掩饰民进党自身执政的缺德失能无耻,是其德不配位心虚的表现,这才是108课纲删除多篇古文的重点。
而新党台北市议员侯汉廷认为,民进党通过课纲修订不断灌输所谓“台湾价值”,等于从小告诉小朋友,能力如何不重要,只要有“台湾价值”。等于从小灌输“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身无分文也要挺英文、败坏道德也要挺清德”的意识形态。
岛内教育产业总工会认为,108课纲的制定欠缺政策分析,在追求“政治平衡”为导向的情况下仓促上路,导致政策执行与解读方式宛如多头马车,形成当前乱象。
“课纲不检讨,台湾不会好”。以“台独”意识形态洗脑,“独(毒)”害台湾年轻世代的民族、国家认同和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就形塑“分裂”意识,是民进党长期的布局,也是其获取政治私利的重要教育基础工程。只会让岛内年轻时代陷入“我是谁”的迷茫和“无根”的恐慌,贻害子孙。
除了学生世代的教育“独”害之外,台湾年轻人更有被推向战场的危险。明年1月份开始,岛内义务役将恢复1年役期。民进党和赖清德为了选举,骗年轻人和年轻人的家长“义务役不会上战场”的谎言已经被戳破,因为谁也无法回避“枪炮一响,台湾处处是战场”的事实。
而民进党当局为此推出的配套大学学习“3+1方案”,即“3年读大学、1年服兵役”的计划,虽然教育部门调查时有46人表达意愿,但最后只有5人报名。各高校申请人数多数挂零,令人傻眼。
此前,这一方案就被认为是不切实际,完全不受欢迎。一是“3+1”带来的超修学分对学生而言太累,并面临大学求学经验断裂,返校后还面临衔接不畅、学分超修等压力。另外,还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表示,重点在于不想服兵役。因为“应该没有人想当兵,也不懂为何要当兵。”
而这也应验了“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之说,证明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关系兵凶战危,只会把年轻人推向战场当“台独”炮灰,不得人心。
长期以来,民进党将台湾年轻人视为“天然独”,是自己的绿色大票仓,但近年来,这一情况已逐步发生改变。因为在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中,并没有看到他们所期待的改变和更好的生活,反倒是低薪、过劳,房价高,失业率高,贫富分化严重,“居住正义”沦为口号,诈骗横行,弊案频发。这些,都让岛内年轻人对民进党的“执政”失望,进一步转化为“疑绿世代”。
为拉拢和找回年轻人的选票,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积极塑造人设,从录制与年轻人互动影片,谈宠物到校园开讲,但无论如何造势,成效仍然有限。严肃尴尬的校园演讲更是出乎意料地遭到学生无情的狂轰滥炸,被批“德过且过”,毫无诚意。
有岛内评论指出,民进党过去靠着年轻世代的支持执政,如今年轻世代失望转身,民进党选前1年开始力挽狂澜,补助学费、学贷与房租,但民进党执政7年以来,早已伤透年轻人的心,粗糙的政策买票,恐难唤回年轻人的心。
也有学者指出,民进党的两岸论述是“和平不能忘战”“备战才能止战”,对两岸该如何“避战”谈之甚少,两岸关系一旦生变,奔赴第一线战场的就是青年世代。他们反战、恐战、厌战的怒气,就只能折射在民进党和赖清德身上。
不是年轻世代抛弃了民进党,而是民进党一意“独”行,抛弃了年轻世代,伤了他们的心。
对此,岛内作家王子芩就认为,青年朋友需要的是一个有“积极性未来”的社会。民进党只会对青年朋友做意识形态的洗脑,“仇中”让台湾青年错失两岸共同发展的机会。当年如果服贸通过,可以带动中国大陆到台湾超过3000亿的服务业投资,创造超过五万个青年就业机会,可惜台湾青年错过这个机会,让台湾青年持续面临低薪的问题。
日前,新党也提出“青年创富大中华战略”,就是要将“小三通”与大陆的五条“一带一路”做衔接,形成一个“手掌布局”。让货出得去,钱进得来,两岸青年共同创富,两岸青年才有新希望。
而大陆方面也多次表态,将持续关注台湾青年所思所盼,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助力台湾青年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让他们在大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青年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