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快评>海峡快评 > 详情

ECFA尚未全断,台2023年GDP已创14年新低,赖清德有解?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2-02 11:33:18

1月31日,台“主计总处”公布最新统计数据,由于民间投资表现不佳,台湾地区2023年经济增长率(GDP)概估为1.4%,为14年来新低。另据台“经济研究院”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因传统产业需求不振,制造业连续第六个月维持代表“低迷”的黄蓝灯。

图片来源:中评网

上月,台经济主管部门还公布了2023年12月及全年外销订单统计。其中仅11月数据翻红,结束连续14个月负增长,但12月接单金额仍将再度转为负增长。该部门预测2023年全年外销订单金额将年减约15%。

面对惨淡的经济表现,还未正式就职的赖清德或可“甩锅”给即将卸任的蔡英文。但自选举结果揭晓后,民进党当局最常炫耀的外资已早早给赖清德来了一个“下马威”。一方面,台股持续重挫;另一方面,新台币贬幅扩大。外资“逃离潮”充分反映了对赖清德的不信任与紧张感。

民进党当局对此仍试图以“数据游戏”粉饰太平。台“财政部”上月9日宣称,2023年全年出超(贸易顺差)冲上历史新高。但马上有媒体揭穿,出超创新高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出口量没有增加,而是进口减少太多所致。其中,出口年减9.8%,进口年减17.8%,创14年来最重跌势。

财经人士分析,因岛内厂商不看好台湾地区未来发展,才会进口较少设备及零组件等中间财,不应将“出超创新高”视为喜讯。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进一步分析去年台湾贸易数据,则会发现一个让民进党自己扣上“中共同路人”帽子的事实:台湾去年整体贸易出超额,与对大陆出超额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民进党虽然嘴上喊着要与大陆“经济脱钩”,降低贸易依赖,但对大陆贸易下降的部份并未能得到弥补,因为台湾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并未增加,或仅有极小幅度增加。

台湾《工商时报》直言,“台湾出口的压舱石,美国不是,大陆才是”。这对台湾社会而言,早已成为常识。只不过,大陆这块“压舱石”由于赖清德的“台独”属性,可能正在松动当中。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可能在赖清德任内彻底中断。有分析指出,台选举结果再度挑起两岸敏感神经,市场担忧ECFA会受到民进党影响,尤其是台湾石化产业恐将首当其冲。

“ECFA是台湾与大型经济体唯一的自由贸易协定。”台媒社论指出,在全球化崩解、双边与区域自由贸易当道的时代,唯独台湾尚在状况外。ECFA虽然没有正式走完全部流程,但通过早收清单让农渔、机械、纺织等产品享受关税减让等措施,对于台湾产业不过度集中于少数科技产业有重要意义,也有助台湾传统产业与非科技业的就业。

民进党一贯主张交往需公平及对等,且不附加任何政治前提。但过去八年,蔡当局却对两千多项大陆农工产品输台的贸易壁垒视若无睹,没有付出应尽的努力去营造出透明、公平、对等的两岸贸易投资环境。

在1月31日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岛内社会对经济发展前景感到悲观,担心ECFA中断会严重影响岛内工商业发展,“两岸关系不好也就代表着货出不去,人也进不来,大家只能过苦日子”。

发言人陈斌华对此强调,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早已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也早已证明,ECFA是一项造福台湾同胞的好协议,是岛内各界在乎的“好康”,绝不是民进党所污蔑的“毒药”。

至于台湾社会普遍关心的ECFA能否继续实施问题,陈斌华也给出了清晰明确的答复,这要端视民进党当局推行什么样的两岸政策路线,包括能否正视民意关切,采取切实举措解除对大陆歧视性贸易限制。

事实上,不少岛内有识之士早已多次提醒民进党当局,搞清楚主次,看明白大势。台湾佛光大学学者柳金财表示,台湾经济无法跳脱与大陆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情势严峻及敌意螺旋上升,致台湾地区融入全球化及区域化经济圈困难重重,台湾经济已有更加被边缘化趋势。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指出,过去8年,两岸关系恶化让台湾的食品业者、中小企业、农渔业者、石化业者苦不堪言。民进党当局的资金补贴只是一时之策。唯有与大陆恢复交流协商,货畅其流、互通有无,让双方经济都得以发展,才是健康的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

赖清德会转弯吗?民进党会改弦更张吗?岛内舆论对此看法消极。《工商时报》预测,在2024年时,若赖当局加速与大陆“经济脱钩”,而大陆也对应地加大对台湾贸易壁垒制裁,在两者双向运作下,2024年底时,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可能腰斩再腰斩,甚或出现贸易逆差。

台湾社会原本期待通过新旧领导人交接,为台湾未来发展开创新局面,但赖清德接棒蔡英文,似乎只是“烂戏加更”、烂上加烂而已。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