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快评>海峡快评 > 详情

中秋佳节话团圆,心灵契合盼统一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9-18 08:38:31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常常引发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点灯笼等。中秋节象征团圆和丰收,人们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共享月饼,祈愿家庭团圆和世界和平。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寓意着“天上月圆,地上人团圆”。在这个温馨的时刻,两岸同胞的共同的情感记忆愈发显得珍贵而重要。无论身处何方,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始终是情感的核心。两岸的文化与历史在这一轮明月的映照下交织,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纽带源于共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各种各样两岸共庆中秋的活动蓬勃开展,尤其是9月12日在福州举行的“福满中秋夜 两岸一家亲”——2024年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吸引了众多两岸同胞聚集一堂,共同庆祝中秋佳节。当晚活动现场布置了中秋花灯,并设置了游览马祖、台胞服务、民俗体验和台企展示等主题展区,宣传赴马祖旅游及展示福州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前夕恰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一周年。

《意见》中提到的“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充分体现了闽台之间习俗文化的共同根源。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时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南部的厦门与金门地区独有的“中秋博饼”文化。相传这一传统源于金门洪门港的郑成功部将洪旭,当时为了稳定留守厦门官兵的士气,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创造了这项游戏,后来在厦门、泉州和金门一带广泛流传,成为中秋节期间的民俗娱乐活动。

在厦门各界的积极推动下,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被赋予了新的形式,转变为社区联谊、人文旅游及商业推广的项目,甚至设立了厦门博饼民俗园,并推出了以馅饼为代表的知名糕点礼盒,成为游客心仪的伴手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饼经济”,其热闹氛围被形容为“大中秋,小春节”。此外,中秋博饼于2008年6月14日正式被认定为中国大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点保护与发展的项目。回忆起“海峡两岸中秋博饼王中王大赛”在金门的总决赛,热闹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莒光楼作为金门的地标历史建筑,吸引了大批人潮,两岸同胞欢聚一堂,喝彩声此起彼伏。“中秋博饼”不仅是厦金两地独有的中秋庆祝传统,也是两岸人民情感联系的象征。

谈及中秋节的习俗文化,延续传统习俗同时,宝岛台湾的丰富性愈发显现。除了赏月、吃月饼等象征着团圆的美好,家家户户都必备应景水果柚子,其果肉酸甜多汁,散发着清香,而且“柚”与“佑”谐音,寓意着“月亮保佑”。台湾还形成了特有的“中秋烤肉”风俗,在月光洒落的夜晚,家人和朋友齐聚一起,烤肉畅谈,拉近了彼此的感情。无论是在自家顶楼、大门口、邻里巷口,还是各大商场的烤肉专区,甚至是河滨公园,烤肉的人潮络绎不绝,阵阵烤肉香气和炭火味弥漫在空气中。

为什么“中秋烤肉”在台湾如此盛行?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两大酱油厂纷纷推出的引人注目的电视广告。特别是万家香的广告语“一家烤肉万家香”至今仍广为流传,其竞争对手金兰酱油也推出了金兰烤肉酱的广告,画面中“烤肉大军”狂欢刷酱,广告旋律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拉拉拉拉伊咧,鲁鲁鲁~”作为80后的我,至今对这段旋律记忆犹新。伴随着酱油厂商的强力推广,当时的大型超市如万客隆、家乐福等也顺应潮流推出了烤肉配套产品,使得“中秋烤肉”的习俗逐渐传播开来。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当时露营活动的兴起。据1978年《民生报》的整理,各地赏月活动中出现了露营烤肉的选项。文中推测:“烤肉是露营的必备项目,所有露营者无一例外地会烤肉,而中秋节则是露营的良好时机。”

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象征着“月圆人团圆”,寓意着家庭团聚与赏月的美好时光。无论是厦门和金门特有的“中秋博饼”习俗,还是台湾独特的“烤肉”文化,这些传统都反映了月圆时分两岸同胞心灵的共鸣,期待着两岸早日团聚。

展望未来,希望两岸的同胞们能够在多元融合中找到共鸣,通过共同的努力,携手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让每一颗心灵在这轮明月下相互辉映。我们要深入挖掘并弘扬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以创造更多的集体记忆,让这些记忆成为两岸同胞心灵相连的纽带。每年的中秋节,作为两岸共同的文化习俗,通过文化交流,我们能够在彼此的故事中找到共鸣,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吴圣熙)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