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快评>海峡快评 > 详情

“人格分裂”的民进党人士定义的“台独”到底是什么?

来源:海峡之声 | 2023-05-23 10:30:06

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近日表示,“国民党的国家认同,就像是‘精神分裂’一样”,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国民党智库副执行长凌涛随即发文表示,赖清德的两岸论述一变再变,从“务实台独工作者”“抗中保台”,到“和平保台”“延续蔡英文路线”,还要大陆“尊重台商”,究竟谁的国家认同才是精神分裂?

台湾前外事部门僚属龚文龙则投书指出,如果国民党认同是“精神分裂”,那可以说赖清德的两岸论述就是“思觉失调”“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的综合症状。笔者以一幅对照形象之反差揭示此种“分裂症候”: 

二十余年前,时任“国大代表”的赖清德,趁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在台上报告时,直接高举“台湾独立万岁”标语,由此获得所谓“台独金孙”的“冠名权”;

后续于2017年,赖清德在立法机构答询时,更是直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不管哪个职务都不会变”,台独倾向彼时已昭然若揭;

而在今年初宣布就职民进党主席时,对于先前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的“头衔”,他的解释是“务实地认定台湾已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另外再宣布台湾独立的必要”。

前后反差,实为惊奇:“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如何转换与解读为“务实的不‘台独’工作者”,此种逻辑、语义乃至文法上的断裂式切换实为常人所不能沽有,非有此分裂之人格,方能从容游离与出入于此种断裂表述之两端而不能自知。

赖清德的分裂式人格不仅见之于其形象之反差,即凌涛所言之“现在的赖清德”否定“过去的赖清德”,更见之于其与民进党当局于言与言,言与行,乃至行与行的相互抵牾:

一来,于言与言的互斥上。亦见其两岸路线论述之“台湾独立好国说”,游离于大陆底线内外而毫不自知。依新党舆情中心副主任孙容富言,其论述在于台湾是个“好国”,而其一贯秉持“亲中爱台”,因此希望“独立”后与中国大陆互为“兄弟之邦”,此种表述只存在于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口中,也即“台独”工作者的政治话术。大陆的底线已然一清二楚,认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和平发展,而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一旦台湾法理独立则战争接踵而至。因此,事实上不论台湾是“好国”或“小国”,只要是个“独立国”,其所意味的则即是“两岸要战争”。

二来,在于其言与行的悖论中。据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指出,其“和平保台”之论述与所谓“不能疑美”并控告侯友宜“不做棋子论”之行迹实为判若两分,而后者为真则前者断不能成。美国在台协会前主任卜睿哲曾明示,民进党当局所定义的“国家利益”,并不一定和华府相同,则“不能疑美”一定无法达致“和平保台”:“和平保台”树立的是一个主体性,以台湾为主,因而求和平求安全,而“不能疑美”则台湾的主体性荡然无存,于华府的棋盘内被加以纵横捭阖,乃至沦为“边缘化”“棋子化”与“战区化”的结局便顺理成章。

三来,民进党当局亦有其行与行的相互证伪,见之对两岸“小三通”的运作。“明”是象征性重启“小三通”,“暗”却增加“痛点”,不仅适用对象仅限定金门、马祖的居民和陆配,不开放台商中转,更是以疫情为由于在陆台胞的归乡路“设卡堵截”,以至被嘲“小三通”是假,维系两岸“大三堵”是真,其政策之进退失据、反复无常亦证其人格之不得全整,深陷于内在冲突而不可自拔。

如何诠释赖清德乃至民进党此种分裂式人格,精神分析学则给予了我们审视的进路。关注日本的人格研究者提出一颇为有趣的概念即“肛门文化”,指涉日本的人际压抑关系中,人诉求能够有一个自己可以宣泄的对象,就足以使人的心情安定,当此种关系发生转变,便表示自己没有人可以依赖,将引起焦虑。由此审视赖清德等民进党人士的人格,如台湾政评名家沈迺训所指出:如果民进党声称的主权是其他国家给予认可的“间接证明”,则“冤有头债有主”,民进党应该向那些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在内的国家(日、英、澳、韩、法、德、加等)强烈抗议,为何这些国家始终不给台湾给予主权承认?如果主权是“自证拥有”,则破坏主权的不正是屡屡动辄推出“法理自决、公投制宪”的民进党绿营?

无论是国际环境、两岸情势乃至台湾内部的政治生态,使得“台独”议题成为台湾最危险的议题,故而民进党颇感人格焦虑,开始选择自认为于外在社会的容忍度之内的“擦边球”。当此种纾解于态势下亦不能满足时,类似“肛门文化”文化的“撒娇”便开始呈现,此种行为则由于颇具戏谑性而往往被外界一笑了之,但人格的焦虑藉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民进党人士用近乎“媚态”见证着对自身诉求的伪装表达,以求得到不可能之目标即“台独焦虑”的纾解,由于貌似楚楚可怜与亲和调软,则构成其“撒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但更不容忽视的是,其“台独诉求”一以贯之的底色,而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台独”即是死路一条,纵使民进党如何伪装或者“撒娇”,“台独”与“和平”水火不容。

进一步审视“台独”意识形态本身,则其也构成一种“人格症候”所在。如台湾石之瑜教授所言,“台独”主张近年在台湾内部政坛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亦因此掉进一个思想空洞化的陷阱。民进党当局把凡是不厌恶大陆的对象,都当成滥权对象,几乎是无往不利地施加政治正确之“矫正”手段。其结果,“台独”到底是什么?独立的价值到底在哪里?都因为“反中”的政治正确,而不需要回答,则“反中”“抗中”本身成了“台独”的遮羞布与实际上的替代物。

笔者对此加以诠释,“台独”本身即构成一种错误思维方法的错误结果,何如?“独立”与“依赖”是反题,二者在解释上不能脱离,则诉求“台独”即意味着“撤去台湾本身对外界的依赖关系”。民进党当局则诉诸“撤去台湾本身对大陆的依赖关系”,这本身即是一种虚拟的想象与错误的前提;但摆脱一种所谓的依赖关系总是诉诸对抗性行为,不易于形成建设性行迹与正面表述,于是愈加增多的对抗行为,愈来愈长的负面表述使得“独立”的内涵本身成为空洞,仅留下歇斯底里的“反中”“抗中”之消极陈述的对抗性、解构性与空洞性。这亦是一种“人格症候”,徒具否定性而取消了一切建设性,由是自绝于一切温情脉络之内。

2024选战已打响,赖清德全面铺开选举议程,他可以“人格分裂”,这是其“台独”诉求的困境所致。但若由此引发两岸兵凶战危,则台湾人民于此关键抉择万不可“人格分裂”,战争与和平的选项向来分明。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 梁华

分享: